人民網
人民網>>強國新聞

專家訪談

新時代新征程上如何推動文化傳承發展?

馮春昉
2023年08月30日16:39 |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小字號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戰略高度,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了全面系統深入闡述,強調“文化關乎國本、國運”。

圍繞“新時代新征程上如何推動文化傳承發展”主題,日前,人民網邀請相關專家進行了系列訪談。

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這是2009年6月24日,考古工作人員在北京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進行搶救性清理發掘工作。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這是2009年6月24日,考古工作人員在北京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進行搶救性清理發掘工作。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中華文明以及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歷史基礎。”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所長邢廣程認為,不同時代需要符合當時歷史條件的文明來指導,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古代文明優秀的東西轉化為適合現代文明的基座。

“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都和美術有關聯,可以說,中國美術的發展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以突出的連續性為例指出,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可視的載體,我們稱之為美術作品。“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文化,到青銅時代的各種造型,然后進入了秦漢,一代又一代的繪畫、雕塑、建筑、工藝等等,我們的美術的不間斷就是因為我們文明的不間斷。反過來,文明的不間斷又在美術的發展中體現了出來。”

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周慶富表示,要針對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進行歷史的挖掘、理論的闡釋,微觀的探究、宏觀的貫通,從而揭示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尤其是藝術領域的突出特質和藝術生命精神,如中國傳統藝術的歷史如何生成、文化藝術如何連續、創新性如何體現等等。

周慶富認為,要深刻理解“結合”不是拼湊,而是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能夠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契合的觀念、命題、理論、觀點找出來,然后通過精心研究、闡釋,使二者發生化合作用,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

堅定文化自信 堅持走自己的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理解文化自信,或者說堅定文化自信,要學習和認識中華文明歷史和中華文化內涵,同時要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理解文化的價值與意義。”范迪安表示,當前中國美術的發展包含兩個重要特點:一個是對于重大歷史主題的創作,另一個是大量和生活貼近、反映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恢宏氣象的美術作品,二者相互結合,構成了中國美術在堅定文化自信方面所作出的貢獻。

“把適應當下觀眾需求,又跟時代精神相結合的具有思想性的藝術作品,提供給當代社會,前提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全面深入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景小勇表示,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素材、汲取營養,是推進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作為文藝工作者的一個必然的使命。“近些年來,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在中央的倡導下,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出了一部代表性的作品《只此青綠》。”

2023年7月20日,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演員在烏魯木齊文化中心大劇院表演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2023年7月20日,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演員在烏魯木齊文化中心大劇院表演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周慶富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的根本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具體到藝術科研工作,要立足本土、立足民族,認真總結民族化、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總結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各藝術門類的重要影響,推進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

創造性轉化 創新性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不能為傳承發展而傳承發展,而是要帶著時代意識、時代使命去傳承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傳承發展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周慶富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在當下取得長足發展,必須結合時代特色,利用技術優勢,讓書寫在古籍中的傳統文化適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以一種便于大眾接受的形式展示出來,并結合具體問題,提出新的時代命題,給予人們精神的滋養。

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莫礪鋒表示,整理典籍,領會、闡釋典籍記載的文化精神,是我們繼承傳統文化的最有效的手段。近年來,古籍整理最顯著的成果是一些大型文獻集成的編纂和著名古籍的校點,前者如《全宋詩》《全宋文》,后者如二十四史新校點本,這些成果有著巨大的學術意義和文化意義,但是它們基本上只是學術界的研讀對象,很少進入普通讀者的閱讀視野。“在當前的大形勢下,從事古籍整理的專業工作者首先要對典籍進行嚴格的文獻整理以及精深的學術研究,然后要做好普及工作,兩者不可偏廢。”

對于“如何從傳統的優秀文化中創造新的價值?”景小勇說,在文藝作品的題材選擇上,中國精神、中國審美、中國哲學等的載體都是可以轉化為舞臺藝術的題材。此外,在舞臺上具體如何表現很重要,“比如《千里江山圖》,我們并不一定直接表現這幅畫的畫面,而是把人民推到了前臺,把人民作為作品歌頌的主體、表現的主體,這樣比簡單地編一個故事、構思一個畫面,要深刻得多,能做到思想精深。”

2022年9月29日,觀眾參觀放大兩倍的《千里江山圖》燈光特效圖。當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2022年9月29日,觀眾參觀放大兩倍的《千里江山圖》燈光特效圖。當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美術創作需要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要把包括傳統美術在內的傳統文化在觀念上、形式上、語言上的重要特征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得具體文化門類的傳承發展都有助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當然,這個大課題,需要進一步地思考和實踐。”范迪安說。

(責編:馮春昉、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久久国产亚洲夜夜天天,久久2020国产精品,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成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vv在线播放 | 日韩一区二区久久 | 亚洲黑白配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久 | 日本一本之道高清不卡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