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航天人楊毅強的“太空旅游”計劃
一箭六星!“力箭一號”首飛成功。作為中國科學院空天飛行科技中心主任、“力箭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任務總負責,談起2022年7月27日“力箭一號”發射任務成功時的情景,楊毅強還是難掩激動,“我們是從2019年開始研制,科研團隊實現了6項重大關鍵技術突破和13項技術國內首次使用。”
“力箭一號”運載火箭,起飛推力200噸,可以把1500公斤的載荷送到50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該火箭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抓總、中科宇航公司參與研制。這枚火箭首飛成功,標志著我國固體運載火箭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錢老”——錢學森是楊毅強的偶像和人生目標。“在自己的不同人生階段中,我都以‘錢老’為榜樣,一直追尋著他的足跡,激勵著我在熱愛的領域不斷鉆研、從未停下。”楊毅強說。
秉承對科學家精神的執著追求,他帶領團隊進行方案設計,創新迭代,整個團隊滿懷激情,不斷攻堅克難。他堅持提出“簡單即可靠”的觀點,讓火箭設計朝著集成化、通用化、模塊化方向發展。大家通過優化飛控軟件,減少箭體零部件,最終使“力箭一號”上的產品數量比傳統火箭減少50%,地面試驗設備減少80%。
“研發過程中既得益于中科院雄厚的科研實力,也離不開大家的拼搏,不管在技術還是管理上我們都有很多創新。發射前我講了一句話,‘我們用盡了最后的力氣’。”楊毅強說。
“力箭一號”發射成功后,楊毅強又帶領研發團隊開始轉向火箭回收技術突破等相關工作,進一步開拓商業航天的價值。
“火箭回收技術是目前實現太空旅游需要突破的核心技術。不久的將來,中國有望開始太空旅游。”楊毅強介紹,太空旅游目前可分三種。第一種是進入空間站,這對游客的身體、心理素質等有嚴格要求;第二種是以美國“白色騎士”為代表的通過雙機身航空運載飛機將游客帶入太空,但該模式舒適感和安全性稍有欠缺;第三種就是亞軌道旅行,是在距地球20-100公里高空飛行,它的技術較為成熟,適合大部分人群。
在楊毅強看來,太空旅游給中國商業航天帶來發展機遇。楊毅強表示,2021年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商業航天的注冊企業已逾370家。目前,在運載火箭、衛星應用等領域均已出現頭部企業,形成國家隊與民營企業互補的格局,發射次數、發射載荷質量和在軌衛星規模均居世界前列。
“未來,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關鍵不是火箭或衛星,而是應用。越接近普通民眾和終端用戶的業務收益越高,商業航天也將迎來最好發展時期,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楊毅強自豪地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