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觀察|跟帖有新規,至少8處涉及公眾賬號
網絡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跟帖評論已經成為了網上“沖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加強對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的規范管理,促進網絡空間健康發展,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新修訂的《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將于2022年12月15日起施行。
記者梳理發現,《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自2017年10月1日施行以來,至今已經5年。隨著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的快速發展,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適應形勢發展變化進行修訂完善。新規共16條,重點明確了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跟帖評論管理責任、跟帖評論服務使用者和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應當遵守的有關要求等內容。
中國傳媒大學王四新教授在接受人民網“強觀察”欄目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修訂從大背景來看,是國家的網絡空間文明建設整體推進的其中一步。從具體操作層面上來講,則是通過細化跟帖評論的管理,為其合法、有序地發展搭建更合理的規范框架,更好地服務于網絡文明建設和國家的信息化建設。
在用戶實名注冊方面,新規對認證條件進行了細化,用“對注冊用戶進行基于移動電話號碼、身份證件號碼或者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方式的真實身份信息認證”替代2017年版的“對注冊用戶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進一步完善了用戶的實名制要求。
“緊隨著網絡化的不斷發展,各種各樣虛擬身份參與討論引發問題,日益干擾人們的正常生活。這條規定有利于減少非理性跟帖的數量,降低非理性跟帖的危害。”王四新說。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修訂至少8處是專門針對公眾賬號的相關規定。其中新規第十一條指出,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可按照用戶服務協議向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申請舉報、隱藏或者刪除違法和不良評論信息、自主關閉賬號跟帖評論區等管理權限。
王四新認為,這就意味著平臺服務提供者可以根據使用者的申請,適當授權用戶管理跟帖評論,有了更多的自主性,也意味著有更大的責任。“如果說平臺要履行完整的主體責任的話,服務使用者也要在這個大框架下,分擔一部分平臺對內容的管理責任。這是一個比較亮眼的變化。”
“這也有利于各公眾賬號加強跟帖評論管理,營造各主體共同管好跟帖評論、主動管好跟帖評論的良好局面,糾正一些網絡亂象。”王四新舉例說,比如過去有部分自媒體賬戶的跟帖評論失控,也有一些新聞媒體或其他公共機構,只發帖不管評論,導致負面影響事件發生。
新規還有“不得通過發布、刪除、推薦跟帖評論信息以及利用軟件、雇傭商業機構及人員散布信息等其他干預跟帖評論信息呈現的手段,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公共利益,謀取非法利益,惡意干擾跟帖評論秩序,誤導公眾輿論”等條款。
王四新表示,這些條款很有針對性,有利于打擊遏制操縱跟帖評論造謠生事、誤導公眾的情況出現。“新規執行后,在抵制、抑制網絡暴力方面,有理由保持樂觀態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