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彭心韞)10月11日至1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赴印度出席中印領導人第二次非正式會晤并對尼泊爾進行國事訪問。為什么國慶后的首次出訪選擇了這兩個南亞國家?訪問有哪些成果和亮點?強國論壇邀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和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錢峰進行解讀。
“龍象共舞”解“復興”之題
中國和印度同為世界文明古國、發展中大國和新興市場國,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10億人口級別的大國。習主席在金奈同印度總理莫迪會晤時一致認為,中印要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攜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實現中印兩大文明偉大復興。
強國論壇:為何中印領導人要共提“復興”?“復興”涵蓋了哪些共同愿景和合作空間?
阮宗澤:中國有“中國夢”,印度有“印度夢”,兩國領導人共提“復興”,意味著中印“龍象共舞”是雙方的共同選擇,最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符合世界的持久和平與繁榮。
此外,還有兩層涵義:一是增進了中印戰略互信。中印要增信釋疑、擴大合作、管控分歧。二是開拓共處共贏之道。中印要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多邊貿易體制,實現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錢峰: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其中最大變化,就是以中印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群體性崛起。如何抓住時代機遇,實現共同發展,是擺在中印兩國領導人面前的共同課題。
對中國來說,印度不僅是重要鄰國,也是重要的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大國和多邊合作伙伴。中國需要一個相向而行的印度。
對印度來說,安全穩定的內外環境是今年連任后的莫迪繼續打造“新印度”的基本保證。印度也需要一個結伴而行的中國。
正確認識對方發展,共同謀求復興,說明雙方發展戰略的清醒以及處理兩國關系的成熟。以中印文明交流互鑒為抓手,能讓中印兩國更好地互學互鑒,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發出更多的聲音。
中印合作關乎27億人福祉
去年4月,習主席同印度總理莫迪曾在武漢會晤。今年,兩國領導人在金奈閑庭信步、縱論天下。從長江之畔到印度洋邊,從武漢會晤到金奈論道,兩國元首為中印關系發展把舵定向。
強國論壇:明年,中印將迎來建交70周年。在此背景下,金奈會晤具有哪些特殊意義?
阮宗澤:在當前國際地區形勢繼續發生復雜深刻變化、中印明年即將迎來建交70周年的背景下,此次會晤具有繼往開來的特殊意義。中印關系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令人鼓舞的是,雙方都認為當前是一個加強合作的最好時期,都認為要相互借重、相互成就、相互照亮。
錢峰:去年的武漢會晤開啟了中印兩國高層交往的新機制,有力地增進了中印戰略互信,為中印關系的后續發展指明了方向。繼武漢會晤往勢,此次金奈會晤將開啟新篇章。寄托著27億的全球五分之二人口的共同期盼,中印合作的意義將超越雙邊和地區范疇,為全人類福祉發揮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拉緊中尼親近紐帶 造福兩國人民
習近平主席12日在加德滿都總統府會見尼泊爾總統班達里。中尼兩國元首共同宣布建立中尼面向發展與繁榮的世代友好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強國論壇:在尼泊爾的訪問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
阮宗澤:中國國家主席時隔23年再次訪尼,具有里程碑式意義。尼泊爾有“繁榮尼泊爾、幸福尼泊爾人”的美好愿景,而中國正朝著“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闊步前進,中尼兩國的人民夢想是相通的。和中國合作,有助于實現尼泊爾的發展目標,用尼泊爾總統班達里自己的話說就是,“助力尼實現‘繁榮尼泊爾、幸福尼泊爾人’愿景”。
構筑跨喜馬拉雅立體互聯互通網絡,這是一個多元立體的聯通工程,包括口岸、道路、鐵路、航空、通信等方面,對于尼泊爾的發展和中尼兩國合作都是極大的促進。
錢峰:尼泊爾是中國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也是中國在南亞方向推進“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伙伴。尼泊爾無論是出于自身的發展需要還是人民的福祉改善,都非常愿意更好地融入到“一帶一路”倡議之中。尼泊爾是一個內陸國家,內陸國家也被稱為“陸鎖國”,而共建“一帶一路”能讓尼泊爾看到從“陸鎖國”變成“陸聯國”的實現路徑,不僅便利兩國,而且造福人民。
彰顯經略周邊的工作重點和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
此訪是在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后,習近平主席首次出訪。
強國論壇:為什么國慶后的首次出訪選擇了這兩個南亞國家?
阮宗澤:說明中國高度重視周邊外交,周邊外交成為中國對外關系的一個優先議程。南亞是中國周邊的一個重要板塊,也是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地區。
在孟加拉灣海邊,規劃中印“龍象共舞”的百年大計,體現中國致力于和平發展,致力于為地區和平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在喜馬拉雅山腳,定下中尼“世代友好”的合作基調,體現中國對大小國家一律平等、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
錢峰:此訪將開啟中印、中尼關系快速發展新時代。南亞地區,發展中國家、新興國家眾多,在政治、經濟、安全、外交上對中國至關重要。選擇印度和尼泊爾,一方面展現出中國對于南亞國家的高度重視,另一方面展現出中國交朋友、化分歧、促合作的誠意。中國愿與南亞國家更好地合作,朝著構建中國南亞命運共同體的方向不斷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