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變東盟 專家:美國貿易大棒砸傷自己了
人民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彭心韞)海關總署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前三大貿易伙伴為歐盟、東盟、美國。美國從一年前的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降至第三位,而東盟后來居上,與美國交換了位次。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說明了哪些問題?折射出哪些趨勢?強國論壇邀請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及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賈晉京進行解讀。
東盟和美國排序易位,主要原因是什么?
魏建國:第一,中國促進了市場多元化;第二,中國加強了“一帶一路”建設;第三,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是一個可預期的穩定經濟體,愿意跟中國做長期貿易。
賈晉京:一是中國與東盟有著良好的經貿合作基礎,“一帶一路”進一步帶動了中國與東盟的貿易發展。
二是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東盟在中美之間發揮著一定程度的貿易承接作用。一些美國進口商選擇從東盟轉口進口中國外貿商品,使得東盟一些國家承接了轉口生意。
三是中美貿易摩擦持續不斷,直接沖擊了中美雙邊貿易關系。
東盟和美國這一增一減,說明了哪些問題?
魏建國:說明中國經濟的韌性在增強,中國企業做好了實施市場多元化的心理準備和實際準備,天地間都是我們的朋友。
說明美國現在應該迷途知返。放棄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要求美國企業把業務撤回美國,都是錯誤的判斷。
按照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把工廠建在離市場最近的地方,是成本最低、銷路最廣、最迎合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做法。中國有完整的供應鏈來支持企業生產,但美國沒有。中國擁有數千萬名工程師和1億多名技術熟練的加工貿易工人,要把工廠遷出中國,對美國企業自身來講,實在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賈晉京: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變東盟,美國貿易大棒砸傷自己了。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出口同比下降3.7%,進口同比下降23.5%,對美貿易順差同比擴大7.7%。也就是說,美國對中國出口的降幅要比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降幅更大。這說明,美國對中國人為設置貿易障礙,令美國損失更大。歷史上,美國還曾挑起對歐洲、日本、墨西哥的經貿摩擦,結局也都是美國的出口降幅更大。
綜合分析排序榜,折射出哪些趨勢?
魏建國:除了東盟,非盟也大有后來居上之勢。今年年初,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與非洲進出口總額2041.9億美元,同比增長19.7%,超出我同期外貿總體增幅7.1個百分點。2018年,中國對非貿易漲幅全球最高,進口漲幅也為全球最高,且高出我同期外貿進口漲幅15個百分點。照此勢頭,未來中國前三大貿易伙伴可能還出現更大的變化。
歐盟作為中國多年的貿易第一大伙伴,也還有提升空間。歐盟市場與中國市場存在很大的互補性,希望歐盟保持長遠的合作眼光,同中國深化各領域的務實合作,積極推進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賈晉京:中國和歐盟多年來都是對方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和歐盟之間的經貿關系,反映了國際經貿發展的大勢。中國市場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個別企圖人為制造與中國經濟隔閡的國家,正在錯過搭乘高速運行的“中國列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