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資金如何“源有活水汩汩來”?
來自全國老齡辦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過1000萬,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4億。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這意味著,今后我國的老齡人口,每年將一千萬、一千萬地增長。應對人口老齡化,時間緊任務重,其中居民養老問題是重中之重。
老有所養,養老金是基礎。錢從哪里來?老年人越來越多,我們養得起嗎?如何提高居民的養老保障水平?近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教授在麻辣財經兩會特別節目中,與人民日報記者李心萍、曲哲涵通過人民網強國論壇“麻辣”對談。>>>訪談實錄
養老金取不出來怎么辦?全國統籌化解風險
曲哲涵:未來老年人越來越多,會不會出現資金保障的缺口?
李心萍:2017年養老金的總收入在4.7萬億元左右,總支出在4萬億元左右,還是收大于支的,而且它的累計結余達到了5萬億元,總的來看,養老金的賬目還是很好看的,總的賬目也是很健康的,5萬億元的累計結余可以支付我們14-17個月的所有職工的養老金的水平。
那大家的擔憂在哪里呢?不同省份之間其實是有差距的。好的省份,比如廣東,2017年結余超過上千億元,結余養老金可以支付40到50個月的職工退休金,可是有些省份,比如黑龍江、遼寧,它們已經出現了當期的收不抵支,甚至個別省份把歷史的累計結余都已經用完了,這個時候我們看到有些省份的養老金還比較富有,有些省份養老金出現告急的情況。
曲哲涵:現在養老金存在著地區分割,統籌層次不高的問題。要解決這種不同省份之間不平衡的問題,該怎么辦?
李心萍:還是要提高統籌層次,光靠省內統籌已經搞不定,只能做全國的統籌。做全國統籌,去年中央是有大的政策的。我們去年5月份推出了養老金的中央調劑制度,所謂的中央調劑就是說,每個省份按照一定的比例,比如我們每個省份按3% 上繳一定比例的養老金,中央核定一個人頭的基本數,再乘以每個省份有多少退休老人,給你乘出一個數,把這筆錢在當年就分到各個省。通過這種調劑制度實現了養老金在省與省之間的轉移支付,這就解決了有些地方可能會出現養老金不足的問題,慢慢的我們再把上繳的比例慢慢提高,從而最終實現養老金的全國統籌。
老齡化社會,解決養老金有四招
鄭偉:從短期來看,目前我們確實不存在缺口的問題。但是由于咱們國家人口老齡化進入了相對比較急劇深化的階段,從長遠來看,還是有一些隱憂的。
總體來說,目前我們還是處于一個比較好的改革窗口期。一個就是怎么在養老保險制度內部挖潛,比如通過中央調基金的制度,通過下一步全國統籌來解決。再比如說我們是不是要考慮延遲實際退休年齡,實際上因為存在大量的提前退休的情況,全國平均的實際退休年齡大概也就在54-55歲這樣的水平。
第二個,考慮外部籌資,包括國有資本劃轉、使用全國社;、未來通過財政支出結構的調整是加大對社保以及養老支持的力度。外部籌資可以考慮的舉措,就是國資的劃轉。2017年國務院已經出臺了關于國資劃轉的實施方案。根據國資委披露的信息,2018年底已經有18家中央企業完成了劃轉,劃轉的金額是750億。國資劃轉其實很大程度上是要解決養老保險的代際公平的問題。通過國有資本一部分來劃轉,來充實社;,這是中國的一個特色。
通過內部和外部的舉措綜合施策,我們面臨的養老保險問題還是有解決方案的。需要強調的就是,養老保險的改革其實是需要經濟支撐的,經濟好,養老就容易;經濟不好,養老就難。在整個從長遠來看,保持咱們國家的經濟的可持續的發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李心萍:技術的進步給我們未來的養老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比如說現在科技的發展會帶動生產力的大力提高。人工智能、機器人大軍的加入,未來一個在職員工帶著十個機器人就可以把一個退休老人養得特別好,不但養得起還養得更好,這是我們對未來的想象。
第二支柱拓寬養老金覆蓋面
曲哲涵:基本養老保險只能;,想要退休后的生活質量更高,還需要更多養老資金的來源,養老保障體系比較成熟的國家基本上現在都是三支柱。
鄭偉:我們國家第二支柱從企業年金到職業年金發展了十幾年,發展的態勢還可以,但是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第二支柱覆蓋面太窄。
李心萍:企業年金為什么覆蓋率低呢?企業和職工都有兩大擔憂,企業會認為我把這筆錢交給專門的投資運營機構去運營,它的投資收益率一定會比我自己投資來得高嗎?這是它的疑慮。而且,投資收益率不一定高,我還要付一定的管理費用。對職工而言,很多人希望我當期福利以現金的形式在當下拿到手里,落袋為安,這是最好的,這兩個因素導致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發展狀態并不是特別好。
曲哲涵:還需要哪些政策推動來提高企業的積極性?
李心萍:從企業年金建設來看,目前政策供給還是比較豐富的。比如在去年推行了新的企業年金辦法,首先,下調了繳費比例上限,企業繳費占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從原來十二分之一下調到8%。企業加上職工繳費和計占企業工資總額的比例從六分之一下調到12%,包括企業繳費分配到個人賬戶里的最高額不可以超過平均數5倍。這種調整,一方面鼓勵企業去建立企業年金,另一方面也避免企業通過年金方式來進行避稅,從而拉大了企業之間、員工之間、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在其他方面,比如說放寬年金待遇領取的條件,只要到達了退休年齡或者說我要到國外境外去定居居住的話,都可以去領年金。年金可以按月領取,可以分次領,也可以一次性領,這個方式是越來越豐富的。
加強養老保險市場監管,個人投保需謹慎
曲哲涵:再看一下第三支柱,這方面我們可能還是剛剛起步,占比也比較低,您認為在政策方面我們還有哪些支持或者刺激的空間?
鄭偉:2018年財政部、銀保監會幾部委聯合發布關于第三支柱個人稅延養老保險試點的意見。從2018年5月1日開始,福建省、上海市、蘇州工業園區就已經開始在做個人稅延養老保險試點工作,2019年5月1日之后有可能這個范圍會進一步擴大到像一些基金或者其他的一些金融機構。
另外,基金業這塊也在做充分的準備,去年從8月份開始第一批養老目標基金獲批,全年應該有大約40支獲得批準,所以這也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一起來協助,共同打造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
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從大的方面來看,包括兩個階段,第一是積累階段,第二是領取階段。在積累階段,我們需要有一些政策去鼓勵,比如說稅優政策;在領取階段,也有很多政策要出臺,既然目的是為了給養老提供保障,就應該鼓勵長期領取,終身領取。這需要政府有很多的政策,怎么來支持和鼓勵。
主持人:還是要把這兩個產品作為很明確養老的目標,然后去投資,不要像前些年保險業短期高現價的產品,短期就要收益,事實上反而適得其反。
鄭偉:在領取階段,最重要是要應對長壽風險。
主持人:穩定、安全。另外,無論商業類保險還是目標基金,它還是一個商業性的金融產品,還是有一定的風險在里面,有很多機構利用老年人的養老焦慮也推出了各種各樣的產品,里面真偽莫辨,許多老年人的養老本錢血本無歸,一方面需要監管加力,另一方面,還是要增加理財方面的知識常識的學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