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明振江:文化自信要落實到作品中 創作有中國氣派的電影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明振江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王玫)27日,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創新聯盟在北京電影小鎮舉行揭牌儀式,舉辦了題為“產業升級驅動鄉村振興”的黑莊戶文創峰會,美麗鄉村暨北京電影小鎮建設正式啟動,來自政府部門、社會團體、文化產業等相關機構約200人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峰會期間,人民網特邀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理事長、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明振江接受記者專訪。
中國不缺演員 缺有工匠精神的制作人才
人民網:我國當前對文化產業方面也有一些支持性的政策,在助推電影行業從業人才的培養上起到什么樣的作用?文化產業的發展或者說電影行業的發展,您覺得需要怎樣的人才?
明振江:目前中國電影產業化發展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中國已經成為第二大的電影市場,第二或者第三大的電影生產國,具有世界第一的熒幕數量,有龐大的觀影人數,這是各國都無法比擬的。中國電影產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我們中國電影產業政策的幫扶。去年3月份,實施了《中國電影產業促進法》,這部法律對電影整個全產業鏈,從創作生產、制片發行、放映管理、市場營銷一直到人才隊伍建設,都做了一些規定。中國電影人很好地貫徹了《中國電影產業促進法》,比如說電影的投融資和審查制度。作為國家電影審查委員會的委員,我對于這個(制度的)體會特別深刻。過去計劃經濟時,電影采取指標化的管理,給各個國有制片廠發指標,沒有指標拍不了電影。改革開放初期,新興的民營公司紛紛到國有企業去買指標,這樣才能拍電影。
現在我們電影產業徹底放開了,電影的準入政策非常開放,無論是民營公司、文化公司,還是新注冊的一些公司都可以拍電影,只要報選題和計劃,在選題上不重復、版權和著作權上沒有問題,都可以放開拍。正因為這樣一個開放的政策,才使中國電影產業由每年幾十部不到一百部,形成如今每年八百部到九百部的發展趨勢,這個速度非常快,所以這就是一種產業政策。這個產業政策導致了人才、資金流向電影行業。我們現在不缺錢,那缺什么呢?缺好的創意、好的劇本、以及好的優秀主創導演、編劇,我們的演員也不缺,但是缺具有工匠精神的制作人才。因為電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的一個工程,應當說我們在制作方面人才極缺,加強具有制作能力、制作水平、工匠精神的人才培養是很重要的。
文化自信要落實到作品與創作中
人民網:中國的電影產業是否需要像北京電影小鎮這樣形成聚合型的電影產業模式?
明振江:現在電影產業發展這么快,帶動了電影熱。我剛才講的人才流、資金流都涌向了電影,北京電影小鎮品牌打的很好。但是這種電影小鎮的功能是什么?它在電影產業鏈當中是制作還是寫劇本、是創作或是拍攝,還是前后期的制作都需要弄清楚。電影是一個很系統很龐大的工程,是藝術,又是技術,還是科技的,也最有群眾基礎。電影是一種文化的符號,怎么樣發揮它的功能作用值得我們思考。
北京電影小鎮應當致力于制作全球最先進的電影?偸窃陔娪肮I和電影產業當中有特殊東西才行,要個性化的建設,要差異化的建設,要品牌化的建設。
人民網:我們當前注重文化自信還有文化創新,進入新時代,你對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創新聯盟,未來發展格局有怎樣的展望和構想呢?
明振江:我覺得文化自信,習主席講的非常明確,這是更深沉、更根本的自信。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以及理論自信都是相輔相成的。文化自信不能光口頭喊,還要落實到我們的作品和創作過程當中。比如說電影熒幕這么多,有55000塊熒幕了,世界第一,如果我們熒幕放好萊塢電影,那不是文化自信。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中國國產影片的市場占有率和市場的占比率,比單純的票房上升還重要。如果我們票房很多,可放的都是好萊塢電影,那就沒有意義了。怎么樣體現文化自信?不斷推出富有時代精神、民族精神的,符合中國人民的民族風格、民族氣派、優秀的電影作品,這是最根本的自信。最后一點,我們通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對于我們怎么樣建立文化自信、建立文化自覺、推動文化創新,更好的促進中國電影的繁榮發展很有益處。拍出更多更好的、符合新時代的,擁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制作的作品,這才叫做中國類型,將會是特別有意義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