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京召開研討會 探討“三大史詩”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
人民網北京5月25日電(周晶)24日下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主辦、口頭傳統研究中心承辦的 “推動‘三大史詩’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中國少數民族的口頭史詩蘊藏豐富,型類多樣,分布廣闊,源遠流長。舉世聞名的“三大史詩”分別為藏蒙史詩《格薩(斯)爾》、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它們內涵豐富,情節曲折,結構恢宏,氣勢磅礴,皆為幾十萬詩行的鴻篇巨制,當之無愧地躋身于人類最偉大的英雄史詩之列。
研討會上,中央候補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培林研究員指出,三大史詩震撼人心之處在于其跨省區、跨民族、跨國界傳播的宏偉格局;在于凝聚民心、團結人民、給予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和向往;在于結合口頭與書面形式的活態傳承體系;還在于恢弘的內容與結構。
“以“格薩(斯)爾”、“江格爾”及“瑪納斯”為代表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增強我國文化自信的核心元素之一,同時也是接軌國際,體現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資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朝戈金向與會嘉賓匯報了有關“三大史詩”保護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相應成果。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陳通從“非遺保護”視野對“三大史詩”和中國多民族史詩傳統在新時代的傳承、發展及再創造作出了展望。
此外,史詩學、民間文學、民俗學、少數民族文學等平行學科專家學者代表分別從學術研究的角度探討了“三大史詩”的文本特點、文化屬性及社會價值等。“三大史詩”的代表性傳承人分別闡述了自己對所傳承和研究的史詩的理解及所承擔的歷史使命。大家普遍認為,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也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創造的傳承,更是維系人類文化多樣的重要組成部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