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以“創新+制度”為供給側量體裁衣
2016年,廣州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9610.94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分別較全國(6.7%)、全省(7.5%)高1.5個和0.7個百分點。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0.2%左右,發展速度讓人刮目相看。
2015年的中央經濟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的供給側結構改革任務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對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作為中國經濟開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廣州在推動供給側改革過程中,通過全面改進政府公共服務,優化供給側環境機制,推動供給體系和供給結構的改善。
優化制度供給,全力打造服務型政府
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是廣州創新型經濟發展的主戰場,琶洲政務服務中心作為集聚區內的重要政務服務機構,主動落實國家“互聯網+政務服務”創新嘗試,打造了集自助服務、網上服務、現場服務、移動服務于一體,24小時不打烊的全國首家第四代政務服務中心。在中心大廳內,幾個細節讓記者印象深刻:辦事人員不是坐在冰冷的玻璃窗后,而是坐在類似銀行VIP客戶專區里,與企業辦事員面對面洽談,了解企業需求;大廳里備有免費的咖啡,更有機器人親自為你送上;叫號不再是喇叭擴音器,而是通過微信提醒功能……
政務服務中心也能品嘗漢堡包?是的,這是琶洲政務服務中心針對辦事群眾“愛吃什么點什么”的個性化需求,推出的自助式精準推送服務。群眾只需根據自身需求填寫一張申請表格,系統就會自動生成一張將多項服務并聯疊加的“漢堡式”審批流程圖,群眾按圖索驥,即可自行調整申報資料,真正實現“多證一窗辦”。此外,中心還為琶洲互聯網集聚區內的企業制定了“一企一策”和“專人代辦”服務,截至2016年8月,已為復興集團、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提供審批輔導和代辦服務70多次,促進復星、阿里巴巴、唯品會等6個項目提前動工,節省審批時間1038個工作日,審批成本節約50%。“徹底改變傳統政府‘衙門’形象,打造交互式、智能化、互聯網化的政務環境,讓辦事群眾在琶洲政務客廳能享受到‘交互式’VIP專屬審批服務。”琶洲政務服務中心蔣薇主任告訴記者到, 如果說服務是“面子”,那么效率就是“里子”,否則服務便淪為花拳繡腿。
“琶洲政務環境的變化,是廣州邁向新經濟,適應新工業化、新全球化、新樞紐化的具體實踐。”人民網“強國論壇基層行”專家、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認為,廣州從供給側入手提升政務公共產品質量,探索解決政務服務供給存在的結構性問題,破除創新發展中的“堵點”、“痛點”、“盲點”,讓政務服務適應和匹配創新型經濟發展,所形成的經驗值得總結、推廣。
推進制度創新,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在距離琶洲50公里外的南沙新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供給側改革也在不斷探索,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管委會總經濟師潘玉璋介紹到,圍繞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南沙積極對接國際通行規則,加強對TPP、TTIP等國際投資貿易新協定的研究,已累計形成142項創新成果。其中在口岸通關、商事登記改革、事中事后監管等領域的多項創新成果均屬全國首創。
2016年4月,國際貿易“單一窗口”2.0版上線運行,相比起1.0版本,“單一窗口”2.0版其功能模塊包括貨物申報、運輸工具申報、跨境電子商務、信息查詢等12項,涵蓋海關、檢驗檢疫、邊檢、海事、外匯、稅務等21個部門的相關業務。“以前幾天才完成的業務,現在2小時就可以搞定。” 在南沙自貿區政務服務中心,一家外貿企業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施以后,企業通關報關更便利,在澳洲買的東西第3天就可送達用戶家門口。
此外,目前在南沙推行的“統一收件,內部流轉、聯合審批,限時辦結,統一發證”企業設立登記 “一口受理”模式,也實現了“十三證三章”聯辦,南沙已成為全國實現市場準入聯辦證件最多、辦事速度最快、群眾體驗最便捷的地區。
人民網“強國論壇基層行”專家、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指出,南沙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任務,在探索構建國際化、市場化和法制化營商環境上做出很多嘗試,取得了很多可復制的經驗。未來南沙要充分利用好港灣經濟、泛珠三角的優勢,在“一帶一路”、在自貿區建設上必將大有可為。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在供給側改革的大潮中,廣州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必將激發更大的發展活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