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采訪抗戰老兵史保東。(于紅林 攝)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觀禮臺上,史保東全程起立敬禮,獲全國網友點贊。(資料圖)
在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觀禮臺上,一位抗戰老兵全程起立向行進中的受閱方隊敬禮,引起全國網友的大量轉發和點贊。一下子,“敬禮老兵”史保東火了。10月15日,人民網“尋找歷史記憶 緬懷抗戰英烈”采訪團來到老兵史保東位于吉林長春的家中,對他進行了采訪。
1926年出生在江蘇泰興的史保東,1940年8月參加新四軍,打過反清鄉反掃蕩及對日偽大反攻等數十次戰斗、戰役,有力打擊和消滅了敵人有生力量。因作戰勇敢,1942年和1945年,史保東獲戰斗模范獎章各一枚;1956年被授予抗日自由獎章。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為史保東等30位抗戰老同志頒發抗日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
“能夠參加抗戰勝利閱兵,習主席親自給我頒發紀念章,是我這輩子最驕傲的一件事。”見到記者團到來,老人家馬上換上天安門觀禮的軍裝,戴上了紀念章。
“沒想到,我都沒想到,看到咱們解放軍雄赳赳氣昂昂的形象,我就自己站起來給他們敬個禮。”談到閱兵觀禮,90歲高齡的史保東精神矍鑠,一臉自豪。
手榴彈和大刀是我們打鬼子的主要武器
談起抗戰打鬼子,史保東興致頗高。由于當兵的時候歲數比較小,分配給他一個“馬拐子”短槍,而且沒有子彈。“一個班上十幾個人,四五條槍,還都是漢陽造,還有老套筒,清朝時候出的槍,子彈也很少。手榴彈是我們的主要武器,另外每個人一把大刀。大刀都能砍人,約有四五斤重。”史老說,抗日戰爭他打了五年,那時候的武器裝備主要靠繳獲,他繳獲最好的是日軍的小鋼炮、六零炮,“跟現在的檢閱部隊比起來,那就是天上和地下”。
“看到我們的這個導彈啊,裝備啊,非常高興,這是我們國家的強大。現在哪個帝國主義國家再像過去日本人欺負我們中國人,那是辦不到的。”史老的話鏗鏘有力。
一天兩次戰斗 興化托兒頭之戰最激烈
“打日本鬼子最激烈的時候,一天打了兩次。”1942年,史保東所在的新四軍部隊駐扎在興化縣托兒頭村,與日本軍隊在一天內進行了兩次戰斗,戰果頗豐。
這天上午,一艘日軍鋼板船從興化縣城調來,史保東所在部隊奉命追擊,但日軍開船沖了出去,沒能堵住。下午四五點鐘左右,新四軍在駐扎地吃過晚飯后,正要準備轉移,兩艘日軍鋼板船進入到托兒頭,載著約六七十個日本兵。他們想要通過血洗這個村莊的老百姓,對新四軍進行報復還擊。日軍從河邊下船后,經過一片稻田地,史保東他們此刻正好分散在河的南北兩側,形成一個有利作戰條件,便以步槍、手榴彈為主要武器,南北夾擊。戰斗打到六點多鐘,日軍撤退。新四軍共擊斃20多個鬼子,繳獲了部分武器,還有一把日本軍官的指揮刀。但新四軍也付出了很大傷亡代價,犧牲了一個排長、兩個班長和多名戰士。
“打仗就是靠年輕” 抗戰神劇不現實
史保東第一次打仗的時候,當兵還不到兩個月,吃不飽,穿不暖。“當時實際一天就是八兩糧食,你夠吃不夠吃就這么多。也沒啥菜,有點咸菜,搞點白菜燒湯。像葷菜,一個月改善這么一次就算不錯。”
史保東在抗戰中負傷兩次,其中1944年在大崗戰斗(興化與鹽城交界)中,因封堵日軍的下鄉掃蕩未能成功,在撤退途中被日軍三八式步槍擊中。子彈從背部進,胸部出,造成肺部重傷,他頑強地活了下來。“打仗就是靠年輕”,憶當年,老人很是感慨。
史老的家位于長春南湖邊一棟普通住宅的頂樓,沒有電梯,上下樓梯很不方便,不少年輕人爬上頂樓后,已經氣喘吁吁。年至九旬的他依然身體硬朗,步伐矯健,“我在天安門觀禮的時候,他們叫我坐下休息,我一點也不感到累”。平時,老人家每天早上都會出門沿湖散步,一圈轉下來就是7里半,“走路是我最大的鍛煉”。
談到電視節目,史保東更喜歡戰爭、歷史題材的片子,有的抗戰電視劇“人犧牲了還能蹦起來,打死了還能蹦啥啊?”“子彈打出去還拐彎,那都不現實。”
年輕人不要忘記歷史 “我也不能吃老本”
“那個時候的精神很簡單——革命到底!為革命,犧牲了也是光榮的!”在回答人民網網友的提問時,史老的話語讓人敬佩。
史保東說,他從小就養成了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我現在活到九十歲了,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四次負傷沒有把我打死,我就感覺非常不錯,打死我,也非常光榮。”
作為一個戰功赫赫的老兵,他始終不忘對自己提要求,稱還會繼續發揮革命思想和余熱,多做奉獻,“我們也不能吃老本。”
“希望我們的年輕人能想到現在祖國這么強大,生活這么幸福,來之不易。不忘以前的歷史,通過自己的思想和工作為國家多做貢獻。這是我們老一輩革命戰士的心里話。”史老的眼神里透露出對年輕一代的熱切希望。采訪結束前,他再次以軍禮的形式向抗戰勝利70周年致敬,向歷史和人民致敬!
(人民網前方報道組:孟嘉、王先進、于紅林、張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