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畔甲乙村的孤殘學校條件十分艱苦
實踐隊員的午飯:咸菜絲、水煮土豆、米飯
人民網8月21日電(記者曾偉 姚治國)用腳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澆灌花朵,他們青春的肩膀正練習擔起社會的重擔,他們的臂彎正準備托起未來的希望。
8月19日,大學生公益團隊活動隨著各團隊支教、環保調研結束,進入了數據、資料整理和實踐報告總結階段,人民網強國論壇發布活動感悟網絡調查。雖然他們每一個人都在烈日炎炎、暴雨頻發的夏季里,經歷了一次艱苦旅程,但在留言中卻表示,這是一次有意義的體驗,收獲很大,“雖然苦、臟、累,但一切都值得”。
他們就是人民網公益團隊支教、環保愛心行活動的社會實踐隊員。
“這是我見過的最窮的地方”
公益團隊愛心支教和環保調研實踐,由共青團中央學校部、人民日報政文部指導,人民網主辦,旨在鼓勵和提倡青年學生勇擔使命,深入基層體察國情、民情,釋放青春正能量。前期,已經從300所高校的千余支團隊中選出50個社會實踐公益團隊。后期將舉行評選,從中選出“十佳”團隊。
此次從千余支團隊中選出的實踐團隊均選擇偏遠、貧困地區作為愛心支教和環保調研的實踐地,盡管出發之前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實踐地艱苦的條件還是讓隊員們吃了一驚。
來自四川農業大學“彝路陽光”支教團隊的彭倩說:“這是我見過的最窮的地方,很多人家里連電都沒有。”
武漢理工大學“蛋蛋在行動”支教團的杜源愷則深有感觸地說:“支教地交通十分不便、信息閉塞沒有手機信號,讓人無法想象在這里如何生活。”
湛江師范學院“幸福紅領巾”服務隊的李俊陽則反映:“平時學生自己都會帶水來學校喝,但是離學校很遠的學生往往在半路就把水喝完了,只能從別人家借水喝,有時為了趕時間還沒辦法去借水,于是到了學校就沒有水喝了。”
“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路還很長”
在強國論壇的網絡調查中,來自湖南農業大學“致遠”志愿者團隊的劉慧留言說:“山區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是非常強烈的,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向往。我希望以后等我有成就以后能夠幫助他們走出大山,我也會一直為此努力。”
隊員們知道,或許短期的支教、環保調研并不能從根本改變什么,但參加活動,還是讓他們都深深地感到了肩膀上的責任和擔當。
西南石油大學校報記者團石亮在留言中說:“短期支教的弊病雖然無法克服,但我們的團隊將會繼續關愛留守兒童,繼續將愛心傳遞下去。”
合肥工業大學青弋江涇縣段生態環境調研團隊李應偉說:“對家鄉的生態環保調查并沒有就此結束,我還會繼續跟蹤家鄉未來的發展,關注家鄉的變化!”
江西財經大學“碧水行動”協會楊庭逍說:“環保的任務還很艱巨,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像這樣的環保公益活動我以后還會繼續參加。”
“雖然苦、臟、累,但一切都值得”
他們的肩膀雖然嬌嫩,但是已經做好了勇挑重擔的準備,他們臂彎雖然還不夠堅實,但已經準備托起未來的希望!除了沉甸甸的責任,隊員們在實踐活動中,也收獲了心底最真實的感動。
常熟理工學院“節能環保任我行”團隊譚夢在人民網強國論壇的網絡調查中說:“我自己本身就是來自農村的孩子,這里的孩子讓我很心疼,為了帶給他們明亮的未來,我們所吃的這點苦完全不算什么。”
哈爾濱醫科大學“醫之魂愛之翼”團隊王永玲在留言中說:“一次支教不僅是對自己的鍛煉,更讓我收獲了難忘的回憶。孩子們笑臉、眼淚與微笑始終還在。”
江西財經大學“碧水行動”協會馬熙:“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實踐,更是一種吃苦耐勞的品質,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一種服務人民的意識。”
中央財經大學“愛匯隴”支教隊許卓然則在留言中表示:“經歷過才會知道,雖然實踐中苦臟累,但一切都值得!”